有消费者发现,现在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买的面条特别筋道,即使煮很久都不会烂,这是为什么呢?
有人把面条用水洗,洗到最后竟然剩下来的是一团黏糊糊的胶!
传言这些面条加了塑化剂或者某种胶,人吃多了会得病!
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?
筋道的秘密
面条筋道的秘密就在于面筋,也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。
如果你将面团、面条放在水里反复搓洗,剩下来的黏黏的东西就是它。
面筋蛋白主要有两种,分别是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。它们可以相互结合,形成复杂网络结构。
如果蛋白质含量太低,面条韧性、弹性不足,加工的时候容易断裂,煮的时候容易混汤。
如果蛋白质过多,面条韧性过强,虽然耐煮,但也不容易煮透,导致最终口感不佳。
如何增筋
为了增加面条的筋道,可以给它加点料,比如加入面筋粉、鸡蛋、盐或碱。
面筋粉当然最好理解,面条不够劲道就是因为面筋成分不够嘛。
加鸡蛋的作用也类似,因为鸡蛋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和面筋蛋白质有相似之处,因此可以增强蛋白质网状结构的强度。
在家自己和面可以用这招,但面条厂一般是用预先加工好的鸡蛋粉。
做面食的有个俗语是“盐是筋,碱是骨”。
盐分的主要作用是影响面筋蛋白的空间结构,使它们形成的网状结构更紧密,于是面条的韧性就变强了。
碱的作用和盐类似,它可以促进面筋蛋白相互结合,增加结构强度。不过碱会让面发黄,四川凉面、武汉热干面的颜色就来自于此。
塑化剂or胶
传言中的面条加塑化剂可能是误传,但加胶倒是挺普遍的。
这种胶并不是胶水或工业胶,而是食用胶,学名增稠剂,如果用高大上的表达就是可溶性膳食纤维。
目前国家允许使用的增稠剂有几十种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天然食物中提取的。
比如提取自果皮的果胶,从海藻提取的海藻酸、卡拉胶,此外还有植物提取的沙蒿胶、田菁胶、亚麻籽胶等。
也有一些是用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的,比如环糊精、可得然胶、黄原胶等。
增稠剂还有一个妙用,那就是做杂粮面。荞麦、燕麦、玉米粉不易形成面筋结构,因此需要添加小麦粉才能做成有弹性、抗拉伸的面条。
如果你希望少加些小麦粉,那就需要添加少量增稠剂帮忙。
当然不用增稠剂也有替代办法,比如加入魔芋粉。魔芋的主要成分也是高分子多糖,它能起到增稠剂一样的作用。
总之,爽滑可口、久煮不烂的面条确实需要做技术处理,不过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黑科技。
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多,面条也只是它众多的秀场之一。
-来源: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